特稿 | COVID-19疫情与“禁塑”下的塑料产业
导语:
超市提供的手提购物袋真的只是“一次性”的吗?难道不能重复使用吗?
一次性的纸袋或者布袋难道就真的比一次性的塑料袋更好更环保吗?
近年来,媒体上关于海洋垃圾,微塑料的文章铺天盖地,使得大家谈塑色变,各种各样的禁塑或限塑的呼声不断。

2019年欧盟发布了“一次性塑料指令” (SUP Directive),尽管针对少部分特定一次性塑料产品的禁令只是其中一部分内容,大量媒体在发布相关新闻时都冠以“欧盟通过禁塑令…”这样的标题,而选择性地忽视了指令中被禁止的只是十种一次性塑料产品,以及指令中仍有大量内容是关于塑料回收与循环利用这一事实。
类似还有,2020年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宗旨是要加强治理塑料污染而非消除塑料,原则是“禁限、替代、加强回收与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并举”, 也被许多媒体和个人笼统地称为升级版的”禁塑令“或者“限塑令”。
推荐阅读:突破!10小内水解90%的塑料瓶PET,还很便宜,登上《Nature》封面
中国曾于2008年1月8日,由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该通知被称为旧版的“禁塑令”。该文实际上也只是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而对其它塑料袋实行了有偿使用制度,并没有完全禁止。
“禁塑令“的提法已经很有些年头了,纵观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也颁布过了各种各样的禁塑令。其中,大部分的禁塑令严格意义上来说都只是”一次性塑料袋禁令“,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禁令也只是禁止超市等商家主动向顾客提供免费的一次性塑料袋。

英国环境调查协会(EIA)和绿色和平组织联合发布的报告指出,2019年,英国超市禁止了塑料购物袋,转而以所谓环保布袋(Bags for life)替代。
然而,报告揭示:一方面,这些所谓的环保布袋大部分是以无纺布做成的,按照塑料成分而言,因为袋子更厚更重,其所含的塑料成分比之前的塑料购物袋还要多,而绝大多数消费者对此并不了解;另一方面,尽管这些“环保布袋”被定义为可重复使用,但消费者并没有做到重复利用,而是将其当作一次性购物袋使用。
数据显示,2019年一年内,占英国零售市场份额95%的10家连锁超市销售了惊人的15亿个“环保布袋”,平均每个家庭购买了54个——几乎每周用一个。如此看来,消费者的一次性使用习惯并没有改变!正如环境调查署海洋项目主任朱丽叶·菲利普斯所说:“调查显示,零售商需要改变目标,以推动一次性包装和物品的真正减少。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一次性文化,通过制度的改变,而不是材料的改变。用一种一次性材料替代另一种不是解决办法。”当前COVID-19疫情正在全球肆虐,为了共同抗击疫情,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正被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在此前提下,关于一次性塑料袋禁令以及限制其它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讨论又有了新的视角。

美国的纽约州之前出台的“禁塑令”按计划在今年3月1日生效,并将在4月1日正式实施。然而面对当前疫情,科学家发现COVID-19病毒可以在物体表面存活相当长一段时间(如几天时间),如果消费者带着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前往超市购物,则存在容易引起交叉感染的风险。毕竟,有多少消费者会在每次购物后都彻底对购物袋进行清洗和消毒的呢?
面对这一情况,纽约州超市的工作人员陷入了两难的局面。有鉴于此,纽约州宣布紧急推迟“禁塑令”的实施,超市等零售店可以继续提供一次性塑料袋。缅因州州长于3月17日紧急宣布原计划于2020年4月22日正式实施的禁塑令推迟实施。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州长也在3月21日发布了紧急法令,禁止使用可重复购物袋,转而要求超市使用一次性塑料或者纸质购物袋。其它的州也很可能相继跟进这些做法。 除此之外,由于疫情影响,大量一次性塑料制品不得不被广泛应用。此时,正是塑料制品的“一次性”以及卫生防护的功能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的时候。看看各个国家都必须的一次性医用口罩、防护服、手套等用品吧。

而在很多政府实施了“封城令”之后,餐饮业无法提供堂食服务,转而加大了外卖服务力度,使得餐盒以及一次性塑料袋用量大增。居民们在家中隔离,瓶装水成为了许多人的紧急物资储备的必选项,有的政府也建议居民储备至少够两周的瓶装水。
为此,在建议大部分生产企业停工、减产的同时,不少政府都将一次性塑料包装制品生产企业与医护、食品等生产企业一样列为“关键性”产业,予以保护,因为在当前紧要关头,塑料包装的不可或缺性更为凸显。联合国环境署曾于2018年6月5日发布一个报告,《一次性塑料:可持续发展路线图》。

总结了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禁塑令”(大部分是关于禁止或限制塑料袋或者对塑料袋征税的措施)效果:约 50% 的国家表示现在判断是否对环境有影响仍然缺乏数据,言之过早;在大约 30% 的国家中,禁塑令导致塑料袋使用量"大幅下降";在其余20%国家中,收效甚微或没有任何变化。
报告还承认,"得出禁塑令和征税对环境影响的确切结论为时过早"。
塑料的使用是广泛存在的,而塑料的材料特性是“便宜而又耐用的”,这也是塑料污染成为一个全球环境及气候变化挑战的主要原因。但是我们要认识到,需要被解决的问题在于“塑料污染”或者”塑料垃圾“,而不在于塑料(材料)。
在这一前提下,”禁塑“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吗?
哪些塑料应该或者可以被禁止?单纯的”禁塑”会不会造成解决一个现有的问题的同时引发了一个新问题的结果?
对此可能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但是我们需要审慎地重新思考,如何更好地生产、使用和管理一次性塑料,以期得到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我司专注于工业固废(危废)处理及各种废料和可回收材料废品回收业务,积极拓展市政废物处理业务,配套发展环境工程及服务等增值性业务,充分发挥完整的产业链优势,铸造以废物资源化为核心的全能固废处理服务平台。卓越的固废处理、资源利用及环境工程运营能力造就了我司独具特色的经营模式,可为企业各个发展阶段提供一站式环保服务,专业废品回收公司,合理废品回收价格,同时为城市废物管理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我司专注于工业固废(危废)处理及各种废料和可回收材料废品回收业务,积极拓展市政危废处理业务,配套发展环境工程及服务等增值性业务,充分发挥完整的产业链优势,铸造以废物资源化为核心的全能固废处理服务平台。卓越的固废处理、资源利用及环境工程运营能力造就了我司独具特色的经营模式,可为企业各个发展阶段提供一站式环保服务,专业废品回收公司,与众多的废品回收站联盟,合理废品回收价格,同时为城市废物管理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微信号:18124063909
本文关键词:『废品回收,废塑料』
本文源出处: 专业固废处理平台>固废处理官网 > 废料实时资讯 > 要闻聚焦 > 特稿 | COVID-19疫情与“禁塑”下的塑料产业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第三方投稿,投稿人在本网站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侵权及不实信息举报邮箱至:1501299048@qq.com。
更多精彩内容推荐阅读:
- 失去价格优势的再生塑料会被鼓励使用吗?
- 突破!10小内水解90%的塑料瓶PET,还很便宜,登上《Nature》封面
- 简析菲律宾防疫禁令对镍价的影响
- 形势不好!疫情背后的塑料产业应思考什么?
- 如果塑料人从疫情开始留胡子,到产业完成重建能留多长
- 废弃塑料如何凤凰涅槃?
- 降解塑料能承担的起解决塑料污染物的重任吗?
- 环境治理政策对塑料回收再生利用的影响
- 塑料市场重现20年前低谷,要守住现金,预防不测,谨慎操作!
- 政策 | 塑料膜行业趋势、前景及现状分析
本文相关热搜标签: